第(3/3)页 就在张容思考从哪座城池下手的时候,锦衣卫送来了消息。 中军帐内。 锦衣卫低声向朱慈炯汇报:“启禀殿下,卑职已经查清叛军将粮草存放在安平镇。那里停靠了无数从江南而来的运粮船,从安平镇中转后沿着北清河顺流而下,可以直达济南城外。” (北清河后改名为大清河,满清咸丰五年,黄河决口改道,河水由大清河入海。大清河就此消失,变成了黄河河道。) 朱慈炯有些激动:“消息确凿吗?” 锦衣卫回答:“确凿,卑职可以项上人头担保。” 朱慈炯点头:“先记你一功,事成之后记得领赏。” “是。”锦衣卫施礼后退了出去。 朱慈炯看着李定国和李宪忠:“两位将军,有没有想法?” 李定国笑着问:“殿下想断朱国弼的粮道?” 朱慈炯毫不掩饰心中的想法:“没错!朱国弼有七万大军,骑兵虽然不堪一击,但步兵战力不降。在平辽大军尚未抵达前,咱们只能智取,不可强攻。” “只要断掉朱国弼的粮道,他必然要率领主力回援,济南府之围自解,此其一也。” “在朱国弼回援时咱们还可以设伏攻击,此其二也。” “安平镇囤积了大量粮草,一旦拿下那里,粮草便可为我军所用,此其三也!” “这可是一箭三雕的买卖,咱们岂能不做?” 李定国和李宪忠同时站起身:“请殿下下令。” 朱慈炯连忙摆手:“不急,不急。先看看地形,再考虑好怎么打,最后再出兵。” 李定国拿过地图,三人盯着地图仔细研究。 研究到傍晚,三人终于敲定了计划。 九月初三清晨。 李定国率领三千骑兵先行一步。 朱慈炯率领三千骑兵紧随其后。 李宪忠率领两千五百骑兵殿后。 他们离开禹城后沿着北清河逆流而上,杀向东昌府。